环球新动态:3.2万科学家移藉!人才严重流失,为什么我们“留不住”科研人员

科普启示录 2023-05-02 18:04:25

这几年,科研人员出国的消息的不绝于耳,离开的也很多,很多搞科研的研究生、博士生,面临即将毕业的当口,也打算离开国内出国。

其中,美国更是“接收”我国人才最多的一个国家,目前为止已经有3.2万的华裔科学家自愿移入美籍,让人痛心无比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我们国家的大量科研人才流失,症结到底在哪里呢?

其实这个问题,从提问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逻辑错误,首先,在我们国家这个发展阶段,大量人才流失是正常的,任何国家都是这样过来的。

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

接下来说的话可能会有些不中听,我们国家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人均GDP体量是自己几倍并且发展了一两百年的工业化国家,要能让科研人员面对更好的待遇不流失,是一个十分反常识的事情。

在我们国内就有相同的例子,地域性的人才流失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。

假如现在有一个刚毕业的博士:他入职贵州某地的学校当老师,工资一年大概8、9万元,但是现在,有个机会可以调到上海的某所学校里去,解决户口编制、子女入学等所有问题,工资也由之前的一年8、9万涨到30万-40万元,请问去不去?

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去上海。

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中国向国外人才流失的问题就是国内地域性流失的扩大版本。

之所以科研流向国外的居多,是因为出国最大的壁障是语言文化壁垒,这些对科研人员几乎不构成困难。

在此之上,我们来看一看如果是一个国内吃香的理工科人才,在国外的待遇最差也是这样的:

在英国走新版的积分工作签证,然后永久居民,年薪起步25万人民币。

在美国可以先选择做4年博士后,排队拿绿卡,此时的年薪35万-70万人民币年薪,绿卡之后年薪起步65万人民币。

这几乎是任何学科都能拿到的工资,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别。

科研也是一个行业,这个行业也是呈金字塔状分布的,能达到金字塔顶端的科研人员都有大笔的资金让他们留在国内,可是顶端下面的科研人员,就不同了。

如果你或你的孩子,读完博士一般需要11年,也就意味着30岁,很多人都是达不到金字塔的顶端的。

如果学科前景好,像计算机等资本已经注入充足的行业,那么可以拿到20w左右的年薪,可是薄弱一点的专业,像社会学、物理学等能拿到多少呢?

这时候你作为孩子的家人或者朋友你会让他怎么选择呢?

有人会说,几十年前,中国的环境极差,那也没有科研人员跑出去啊,也有很多人留下来,为的就是一个“爱国情怀”。

当下新一代的年轻人,成长于互联网当中,对世界的了解远比上一代人要全面与充分。这是年轻人的优势,但也是年轻人的劣势。

说它是优势,是因为多看看世界,对及时认清自己有好处;

而说它是劣势,是因为年轻人往往因为年轻,而缺乏对历史的感知。

例如,对于农民群体来说,对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整体上是满意的,因为过去几十年他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得到了提升。

对于老一辈的科学家也是这样的,他们当时愿意为国家留下来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比较基准是“十年前的生活”和“现在的生活”,国家的一切发展都看在眼里。

而新一代的年轻人,比对的是“中国的生活”和“发达国家的生活”。

伴随着中国科研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,如待遇低、经费不充足,不能够有良好的社会地位等。并不是说“情怀”对这群人不值钱,而是“情怀”的比重降低了,自身的生活的追求变高了。

有些人会害怕,这样下去我们国家的科研力量会逐渐衰弱,那要怎么发展呢?

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。

中国逐步增加的科研力量

按照一个正常逻辑,看一个国家的科研力量到底有没有增加,所要看得无外乎是两件事:国家的科研投入是否增加、科研人员的数量变化。

这两点我们国家都是在增加的。

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,经济的发展是第一要务,科研在一定程度上是反“经济”的,因为科研大量的投入并不一定能够有产出。

国家的很多产业升级遇到了阻碍,导致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十分有限且增速较低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得把科研的钱花在刀刃上,留住金字塔顶端的人才。

在这一点上,我们国家不仅留住了很多人才,同时也吸引了国外人才入驻。

2021年的时候,日本TBS新闻发布了一篇文章,题目是这样的《为什么日本科学界重量级的任务都流向了中国?》

文中提到了许多日本的科技牛人入驻中国机构的情况,如光触媒反应地发展着、光催化之父、数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化学家,东京理科大学原校长——藤岛昭,他就带着自己的整个研究团队迁往中国,入驻上海理工大学。

日裔美籍物理学家,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,2014年来到中国创建自己的实验室,组建研究团队。

其中藤岛昭的例子在日本国内引起轩然大波,导致他这样日本国宝级的科学家带着整个团队跑到别的国家的原因,就是我们国家在最尖端研究上,能够提供出比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还好的条件。

除掉日本之外,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的科学家来到中国:

2019年,计算机专家、AI语音之父,丹尼尔·波维就正式离开美国,加入了小米集团。

德国科学院院士、国际著名的神经科学家、马克思·普朗克研究所负责人之一Nikos Logothetis,也连同家人和团队一起迁移至中国。

等等。

上面的例子能够看出,我们国家的金字塔顶端领域是做得十分之好的,对于学术尖端的投入十分的足够,也不断地有人员加入,整体科研力量是在上升的。

结语

科研领域金字塔的人员,他们一路的打拼十分的不易,的选择更好的科研环境的生活我们是给予支持的。

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,除掉资金外,在科研领域还残留着很多不好的学术风气,以及整个社会对科研界的理解不够。

这一切都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必然经历的事情,在逐步地调整过后,那些在海外的科研学子,也会逐步回到国家的怀抱中来。

标签:

广告

Copyright ?   2015-2023 今日商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  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